网站导航

双碳行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双碳行动
高校“绿色校园”管理与运行研究初探 ——评《绿色校园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时间:2022-05-12 11:45:54 点击次数:267

沈通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不变的发展主题,我国为使可持续发展目标得到多方面的落实,就必须持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发力,把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开发、绿色低碳等当成补短板的着力点。”高等学校是我国科学技术的主战场、新高地,同样,在高校校园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与运行上也应该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学校园师生数量比较多,不管是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师生双方的学习,都需要消耗大_績资源,但如果得不到资源保证,高校则难以承担起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责任。我国下发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GB/T51356-201,其中对“绿色校园”给出了定义:绿色校园就是和谐校园,既要让师生双方的安全与健康有保障,也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空间,而且要把污染量、排放量控制到较低,使校园中的每个人都能承担环保责任。“绿色校园”是指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之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把有益于环境的管理举措纳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去,并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 种资源和机会提升师生的环保素养。

在此背景下,由傅利平等人共同编著的《绿色校园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于2015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中,把绿色校园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在这本书中共涉及到七个方面的内容:导论之中,阐明了研究的意义、价值,也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定义,指明了研究采用的方法,形成了技术路线,点明了研究的局限性与创新点;一章对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二章构建了绿色校园管理运行模式;三章在行为决策模型的支撑下对绿色校园环境教育进行分析;四章以空间知识溢出为基点对绿色校园科研、服务等进行探究;五章以绿色校园支撑系统、质量管理为重点内容;六章为绿色校园对城市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本书的学习,笔者在绿色大学的建设方面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与感悟:

一,十八大召开时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与意义,将其列入战略总体布局之中,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是重要的一方面,在以生为本的教育中灌输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环保观念也更是重中之重。各个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地域、学科、经济及文化的特点相适应的开创绿色大学的管理模式、参与主体、组织结构、工作内容等一系列举措。这本书在撰写时得到了行为决策理论的支撑,对大学生环境教育特征进行梳理,在准确把握大学生环保行为特征的前提下对其差异、规律等进行分析,从影响机理与因素两方面着手进行调整,在充分考虑大学生特征的基础上创建了环保行为综合模型,为高校环境教育的开展、发展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二,从整体性、层次性、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选择性以及可操作性原则来为绿色大学评价构建指标体系。该体系分别从六个维度设定了评价准则,分别为绿色文化、教育、服务、消费、校园、科研,设计相应的简便可行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加客观的评价某大学绿色服务绩效。

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资源供应量日益下降、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等问题,文中有过描述,在环境友好、资源短缺的背景之下,城市要想继续向前发展,一定要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这需要以创新素质与质 量的提升为前提。本地区在发展之中,区域内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都需要得到绿色大学的支持,并且大学城实际已经成 为所在城市一个社区,在知识、文化、技术、环境、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对该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比如上海培育发展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苏州正在研究部署打造的环南大知识经济圈,所以绿色大学的建设与城市的持续发 展有着密切联系。

转自《环境工程》2021年第39卷第6期


Copyright 2021 智慧能源管理项目组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02319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道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