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并指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国将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1+N”政策体系。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1”就是要出台一个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指导性文件,“N”就是根据不同的领域,出台一系列指导性的政策和方案。
作为上述体系的纲领性文件,10月24日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后续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并且从政策法规、市场机制、产业结构转型等各方面做出了提纲挈领的说明,为相关领域实施细则以及支持措施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核心
二氧化碳总量控制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制度体系,其不仅仅包含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数值的设定,更重要的是以强制信息披露为基础,并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对不同情景下的排放进行预判,是统筹并协调各领域工作开展的方向标。
强制信息披露是各项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
在做好数据统计工作基础上,加速推进强制气候变化信息披露的相关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完善和构建企业和金融机构层面的碳排放数据收集体系,建立国家层面的气候变化信息披露制度机制:
首先,建议应结合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进行重点行业温室气体监测和核查的工作经验进行具体工作方案的制定;
其次,依托全国碳市场统一的数据报送平台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公示和分析工作;
再次,加强信息披露方面的国际合作和对话,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话语权,以高透明度降低有关工作的不确定性并应对有关质疑。
市场机制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引擎
《意见》中提出要做好“双轮驱动”即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的统筹联动。
首先,是将气候变化等相关因素纳入政府财税政策体系,将气候风险纳入政府公共投资、政府采购以及国债发行的评估范围;
其次,是碳定价机制的完善,主要抓手是进一步深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其中核心是确保有效碳价信号的形成。这是引导投融资低碳转型的基础,也是以经济价值衡量气候变化的标杆,对于各经济实体进行低碳转型评估以及后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依托明确的碳价信号,深化国内气候投融资体系的构建,同时结合目前国际上ESG投资的趋势,深入研究符合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社会、公司治理及其他环境因素进行统筹考虑,避免由于权重设计不合理出现“洗绿”现象,以及其他可能引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投资行为。
重点排放行业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
《意见》中指出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涉及到全社会各要素的转型升级。
首先,梳理各重点行业整体价值链的基础上加强各重点行业之间的协作,以此为基础制定各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结合技术创新等进行定期更新;其次,推动各行业碳中和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作者:维度系列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3741267 出处:bilibili
Copyright 2021 智慧能源管理项目组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02319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道385号